基本信息
现一层为阿迪达斯运动服饰专卖店,楼上为居民住宅,原名邹庆孚金号旧址,位于江汉区江汉路117号,建于1917年
介绍
属西方古典主义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折衷主义建筑。主体四层,塔亭三层。大楼转角处的商场门廊两侧,四层门窗旁有贴墙爱奥尼壁柱,顶部塔亭饰以爱奥尼双圆柱,第二层塔亭有罗马拱券。大楼窗户分矩形和拱形两种,修饰较少。大楼转角底层入口两侧的爱奥尼柱较粗大,入口上方二至三层有通高爱奥尼巨柱,柱子截面变小,比例较底层修长,塔亭的柱子截面更加缩小。通过强调层层竖向的线条及柱子直径渐变的处理,突出大楼的挺拔。
“邹协和”金号曾是武汉三镇金银首饰的帝国、银楼的代名词,其老板系邹氏兄弟5人,即:老大邹沛之、老二邹济之、老三邹沅之、老四邹澄之、老五邹润之,原籍江西省丰城县燕山乡湖塘村。从最初打手饰穿街走巷叫卖、到开银楼、最终发展成为武汉三镇最大的金号,邹氏兄弟在汉经营金银首饰业40余年的兴衰荣辱,为我们上演了一部民族工商业发展和家族创业的传奇故事。
1904年,沛之、济之和沅之三兄弟来汉口学艺。1908年,在汉口小董家巷租一间小房,打造首饰穿街走巷叫卖,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。1909年在汉口前花楼街(今黄陂街东南角)开设“邹协和”银匠铺。1913年,邹氏兄弟将“邹协和”迁至汉正街新街口。大革命时期,武汉时局吃紧,官商富绅争购黄金以为守财之计,邹协和在上海大量购进黄金抵汉供应市面,赚取沪汉两地差价,获取高额利润,短短数年时间,邹协和在汉口的金号达到11家(包括交通路老邹协和、江汉一路邹庆孚即该处建筑、法租界邹协和、民权路邹协盛、江汉路中协和福、永宁巷邹协兴、大新街口邹协和等,资料来自武汉日报1938年3月15日),渐成汉口金银首饰业的巨鳄。
商业的扩展、资本的增加、家产的富集,邹氏兄弟之间逐渐产生矛盾,并逐步加剧。1931年,原本一体的“邹协和”按兄弟人头进行分家。1938年武汉沦陷前,邹家的金号全部收歇,兄弟四散避难。抗战胜利后,邹协和各号陆续复业,但资财已大不如前。1949年武汉解放,取消了私人金融业,“协”字号金店、银楼相继改为茶叶店和香烟店,邹协和结束了那段辉煌的历史,留下一段令人叹息的往事。
江汉路117号邹协和金号联号旧址作为武汉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见证,承载了汉口金银业的繁荣史,其在设计水平和建造品质上一点不亚于周边的外资建筑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公私合营期间,该大楼由武汉市商业委员会下属的华康副食接管。华康副食营业期间,店内副食品类繁多,涉及点心、水果、茶叶等,采用柜台陈列的销售形式,顾客盈门,深受汉口地区市民喜爱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制大潮中,华康副食歇业。
邹庆和金号联号旧址 现在名称:居民住宅;用途:商业(原)住宅(现);地址:江汉区江汉路117号;设计:不详;结构:砖木;建造年代:1917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