协和福金号旧址

基本信息
现一层为商业门店,楼上为居民主宅,原名协和福金号旧址,位于江汉区江汉路135号,建于1937年

介绍
协和福金号旧址 现在名称:居民住宅;用途:商业(原)住宅(现);地址:江汉区江汉路135号;设计:不详;结构:砖木;建造年代:1937

建筑主体三层,两个主立面分别向江汉路和江汉二路展开,转角处顶部升起两层塔亭。建筑二层阳台拉通,加上三层檐口和一楼雨棚,形成层层出檐的效果。塔亭为典型的巴洛克式处理手法。主楼三层转角为倒圆角处理,平滑的檐口在此被一个半圆拱打断。三层檐下牛腿挑出较短,之间密排挑椽装饰;二层连通阳台下牛腿挑出较多,之间无挑椽装饰,繁简分明。矩形门窗修饰较少。整栋建筑立面处理细腻、疏密有致、凹凸分明,丰富活泼。

 “邹协和”金号曾是武汉三镇金银首饰的帝国、银楼的代名词,其老板系邹氏兄弟5人,即:老大邹沛之、老二邹济之、老三邹沅之、老四邹澄之、老五邹润之,原籍江西省丰城县燕山乡湖塘村。从最初打手饰穿街走巷叫卖、到开银楼、最终发展成为武汉三镇最大的金号,邹氏兄弟在汉经营金银首饰业40余年的兴衰荣辱,为我们上演了一部民族工商业发展和家族创业的传奇故事。

1904年,沛之、济之和沅之三兄弟来汉口学艺。1908年,在汉口小董家巷租一间小房,打造首饰穿街走巷叫卖,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。1909年在汉口前花楼街(今黄陂街东南角)开设“邹协和”银匠铺。1913年,邹氏兄弟将“邹协和”迁至汉正街新街口。大革命时期,武汉时局吃紧,官商富绅争购黄金以为守财之计,邹协和在上海大量购进黄金抵汉供应市面,赚取沪汉两地差价,获取高额利润,短短数年时间,邹协和在汉口的金号达到11家(包括交通路老邹协和、江汉一路邹庆孚、法租界邹协和、民权路邹协盛、江汉路中协和福即该处建筑、永宁巷邹协兴、大新街口邹协和等,资料来自武汉日报1938315日),渐成汉口金银首饰业的巨鳄。

商业的扩展、资本的增加、家产的富集,邹氏兄弟之间逐渐产生矛盾,并逐步加剧。1931年,原本一体的“邹协和”按兄弟人头进行分家。1938年武汉沦陷前,邹家的金号全部收歇,兄弟四散避难。抗战胜利后,邹协和各号陆续复业,但资财已大不如前。1949年武汉解放,取消了私人金融业,“协”字号金店、银楼相继改为茶叶店和香烟店,邹协和结束了那段辉煌的历史,留下一段令人叹息的往事。

    该建筑是“邹协和”金号家族的代表性建筑之一,是武汉民族资本家发展的珍贵见证。




查看附近建筑   查看地图位置